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苏州大学) “双面‘绣’姑苏”研修班走进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动实践
时间: 2024-07-10  作者:   浏览次数: 300

7月5日、6日,结合此次研修安排,“双面‘绣’姑苏”主题研修班学员先后赴苏州国际科技园人工智能体验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山塘街、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苏绣小镇参观研学。


苏州国际科技园人工智能体验馆

苏州国际科技园人工智能体验馆是苏州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窗口。学员们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区,深入了解了苏州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讲解员介绍了苏州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并分享了苏州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展。

    在参观过程中,苏州大学马院教师刘翰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六章第四节第一小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教学内容,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苏州实践——以人工智能产业为视角”为题进行讲解。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而人工智能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通过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了多领域的变革和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工智能的深度体验使学员加深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理解,感受了苏州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引导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科技故事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历经15年的发展,已建成载体118万平方米,汇聚500余家各类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形成了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与体外诊断、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未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将紧密跟踪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AI制药、医疗机器人、创新IVD诊断、心脑血管植介入医疗器械等医药前沿技术,以全新的载体物理空间、全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继续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做出新贡献。

苏州大学马院教师祁文博为学员们讲解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生物医药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产业重点布局的领域。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一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在未来,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本场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员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优先位置,并将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苏州山塘街

苏州山塘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修筑,全长3600米,至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山塘街文物荟萃,市井风貌独特,吴地文化醇厚,以“水城古街”享誉中外。学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实地参观了中国南社纪念馆、苏州商会博物馆、唐少傅白公祠、阊门寻根纪念碑、朝宗阁等文化窗口,深入了解了苏州山塘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深刻体会了苏州山塘街作为历史文化名街的独特魅力。

参观学习结束后,苏州大学马院教师郑善文紧扣实地参观学习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力量根基”入手,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文化底蕴以及苏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文化视野,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力量根基,要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从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延绵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前提。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多元文化展示正是对文化自信的有力体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不仅上演了传统的民族歌剧、舞剧、民族音乐,还包容了西方的交响乐和歌剧,真正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通过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可以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修期间,学员们还观摩了由昆曲表演艺术家吕成芳带来的昆曲清口表演。这种表演形式是对昆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使这一古老艺术更受年轻人喜爱,成为当代文化双创的典范。

苏州大学马院教师臧政以“文化与城市的共生长”为主题与学员一起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他在讲解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他提到,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生成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以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基底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探索发展,这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走进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学员们生动的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到文化与城市的共生长。


苏绣小镇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被誉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镇湖刺绣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苏绣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学员在中国刺绣艺术馆看到了全国各地传统刺绣工艺作品和苏州地方特色的刺绣文化,了解了西周至今3000多年来的刺绣技艺发展的历史脉络,欣赏了镇湖14位大师的代表作品以及中国四大家织之一的“苏州缂丝画”,充分感受了苏绣中呈现的历史文明、万千锦绣。

参观结束后,苏州大学马院教师戴梦石就实地参观研学内容,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苏‘绣’未来”为题进行了讲解。他说,2023年10月7-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七个着力点之一,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性结构中的支撑要素和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湖街道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时代新“绣才”,创造性转化让苏绣突破旧范式,创新性发展探索苏绣的跨界融合,将苏绣小镇打造为集苏绣设计生产、展示销售、技艺培训、文旅创作、体验互动、非遗保护基地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小镇。苏绣小镇的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又为我们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十足的底气。


|徐云露   |刘翰林、祁文博、郑善文、臧政、戴梦石  审核|茆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