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人

当前位置: 威尼斯人  主干课程  硕士生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干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二、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三、计划学时:36学时;学分:2.0学分

四、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五、适用的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全校硕士研究生

六、教学目的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教育部从2011年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本课程主要教学目

是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运用这一理论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硕士研究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学习本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最新成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有助于认清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成长成才;三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担当起实践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4课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大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位一体”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1.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重大时代课题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不变”与“变”

(二)“三个意味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

(三)深刻理解“两个大局”的背景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研究(4课时)

一、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的地位

1.经济总量及增长率的国际比较与展望

2.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3.新时代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换挡问题

(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1.中国人均GNI的提升以及在世界银行收入分组中地位的变化

2.中国人均GNI的国际比较

3.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发达经济体的动能问题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1.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国内经增长的新旧动力不接续

3.需求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趋弱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选择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

3.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二)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

(三)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弘扬“创新精神”

四、推进市场化改革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二)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4课时)

导入:政治制度自信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政治与政治制度的科学内涵

(一)政治与政治制度含义

(二)政治制度主要特征

(三)政治制度的发展

二、中外民主政治制度比较

(一)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目的

(二)中外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比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

(一)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超越

(二)有利于制定与保持国家长远发展规划

(三)有利于实现政府行政运作高效率

(四)有利于实现社会转型期高效反腐

(五)有利于杜绝西方民主政治刚性腐败

(六)有利于塑造一个更负责任的人民政府

(七)有利于培养领袖人才及避免人才浪费

(八)有利于更好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4课时)

一、文化的内涵与结构功能

(一)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结构

(三)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二、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

(一)是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建设水平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和平崛起的中国必须积极打造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

(一)前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二)基本道路:坚持“双为”方向、“三贴近”原则和以文化创新为重点

(三)关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三)紧紧抓住“互联网+文化“发展新机遇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4课时)

一、社会、社会建设

(一)社会、社会建设的概念

(二)社会建设的重点

二、命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

(三)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三、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三)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二)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4课时)

一、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一)何谓“生态文明”?

(二)从“两个文明”到“五个文明”

二、当代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三、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一)文化根源

(二)经济根源

(三)政治根源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五、西方的生态理论:

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坚持生态思维和科学方法

(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八)加强全球生态合作治理

第七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研究(4课时)

一、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原则

(二)和平发展原则

二、我国国际战略演进的基本轨迹

(一)一边倒

(二)两个拳头打人

(三)一条线,一大片

(四)无敌国

三、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一)国际体系

(二)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演进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一)习近平外交实践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南的实践研究(4课时)

一、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

(一)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16-1848年)

(二)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848-1917年)

(三)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苏南发展实践的指导

(一)邓小平理论对苏南创新发展的思想引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苏南发展实践的价值引领

(三)科学发展观对苏南发展实践的理论引领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苏南发展实践的目标引领

三、“三大法宝”与苏州发展实践

(一)张家港精神

(二)昆山之路

(三)园区经验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 外文出版社2014年、2017年、2020年。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年。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年。  

4)《人间正道是沧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5)《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伊格尔顿(英),新星出版社2011年。